闲聊:从延安七大时期高级将领排序聊到华野的资历问题

2022-04-27 20:46:42

流金岁月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及华野不亚于粟司令的老资历干部,包括谭震林、陈士榘、唐亮、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等。其实,上述人选只有谭震林才是真正的一以贯之的老资历。

“华野”不亚于粟司令的几位老资历

红军时期,谭震林地位高于粟裕。新四军成立后,两人的地位始终并驾齐驱,从新四军支队副司令、到新四军师长、到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到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副政委。虽然粟司令任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后一度地位略高,但1952年粟司令的定级“军委委员级”与谭政委的“行政四级”在级别上是相同的。

接下来我从几个纬度谈谈我军高级将领在延安七大时的级别和排序。本文谈论的是军事干部,所以就将主席、总理、少奇、小平、高岗、谭震林、滕代远、张鼎丞等建国后没有参与授衔的革命前辈置于排序之外。

我军高级将领的排序是非常稳定的,尤其是金字塔顶端的军委委员名单

以1945年七大中央军委委员名单为例: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

军委秘书长:杨尚昆

上述人选全部是中央委员,军委委员。细心的军迷朋友可以发现,除了罗荣桓元帅,其余的元帅均在1945年七大军委委员名单之内。而罗帅因为山东分局军政一肩挑和四野政委期间的光荣政绩,最终跻身1954年新一届军委委员名单。

众所周知,元帅名单基于1954年军委委员名单。我们可以这么认为,1945年我军高级将领前九位的排序是:

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

罗荣桓、张云逸是七大时的高级将领第十人

我军高级将领中,除了九位军委委员,还有两位在七大中入选中央委员,那就是罗荣桓和张云逸。十年后,罗荣桓进入元帅行列,而张云逸也是大将中唯一享受行政三级待遇的。缘起就是七大。

前文已经提过,罗帅在山东分局军政一肩挑,领导了对解放战争贡献最大的山东革命根据地,又作为四野政委立下了赫赫战功。张云逸是新四军副军长,代代军长(有点拗口,在陈毅远赴延安后主持新四军工作),地位同样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这么说,1945年我军高级将领并列第十位的是:罗荣桓、张云逸。

中央候补委员中的军事将领

在了解清楚中央委员暨中央军委委员的九人名单,及中央委员的军事将领名单之后,我们把眼光投向中央候补委员中的军事将领:

按照得票多少排序:黄克诚、谭政、粟裕、王震、宋任穷、万毅、吕正操、罗瑞卿、张宗逊、陈赓、萧劲光。

大家可以惊奇地发现,这个名单与十年后大将的名单高度相似。某种程度可以说,七大时期,上述高级将领在我军中排名十二位到二十二位。

1955年授衔时的大将名单与七大中央候补委员名单比较

1955年授衔时的大将名单是:

军委委员级: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

正兵团级:王树声、许光达

正兵团级暨候补名单: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

作为对比,1945年七大时上述人员的情况是:

中央委员:张云逸、

中央候补委员:黄克诚、谭政、粟裕、罗瑞卿、陈赓、萧劲光

因病休养:徐海东

中央候补委员:张宗逊、宋任穷、王震、

未入选中央候补委员名单:王树声、许光达、萧克、周纯全

洪学智、肖华、粟裕、陈赓

解放战争对排名的影响

粟裕在解放战争立下了逆天战功,上升到大将第一位。

张云逸主要负责后方军区工作,在七届二中全会已因未入选华东局常委而落在粟裕之后。

陈赓因解放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陈谢兵团中原贡献上升到大将第四位。

黄克诚、谭政、罗瑞卿、肖劲光在解放战争中也有重要贡献,排名未有大的变动。

张宗逊、宋任穷、王震略有下降。万毅、吕正操则在东北坐冷板凳,排名直线下滑。

陈士榘、唐亮、宋时轮、韦国清、许世友、王建安等人的排名

从前文可以看出,上述六人在抗战时期的地位自然不及粟裕。具体来说,情况各有不同。

我们以与抗战时期与粟裕地位相仿的黄克诚作为参照系:粟裕是一师师长,黄克诚是三师师长,两人同为中央候补委员。

黄克诚任115师344旅政委时期,陈士榘是115师343旅参谋长(后任115师参谋长),唐亮是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宋时轮是120师716团团长。陈、唐、宋资历远不及黄克诚。

黄克诚任新四军三师师长时期,韦国清任黄克诚麾下三师九旅政委。彭雪枫牺牲后,韦国清任四师副师长。韦国清资历远不及黄克诚。

许世友、王建安在长征后期的红四方面军任红四军军长、政委。某种程度来说,红四方面军的军长堪与红一方面军的军团长比较。但众所周知、张国焘事件和跑路事件严重影响了两人的政治地位。事件之后,许世友任386旅副旅长,及山东纵队3旅旅长。王建安地位略高,任山东纵队副指挥及1旅旅长,同时在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麾下工作。即便是张经武,当时的地位也不及黄克诚。

总结:

本文呈现了1945年抗战结束时,我军高级将领的一个简单排序。这与1955年我军将领授衔时的排序呈大致相似、部分微调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纠正某些刻板的印象,如粟裕在解放战争初期不及麾下将领资历深等。如有补充意见,请不吝指正。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领秀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领秀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