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国大将军衔最近的上将,并不是资历深厚的萧克,而是此人

2022-03-05 13:24:02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789期。57位共和国开国上将,以萧克将军居首,因此素来有“萧克镇上将”之说。而萧克曾经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确实资历深厚,不是一般的上将能比。不少人认为以他的军政履历,只被授予上将太低了,评价他为距离开国大将军衔最接近的一位上将,倒也是有依据的。话虽如此,萧克的资历在上将里面无人能及,但从实际评衔的过程角度来看,距离大将军衔最近的上将还真不是萧克,而是另有其人。

1955年初,元帅和大将授衔方案初步确定。中央讨论一致,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将被授予元帅军衔,那这样一来仅仅元帅便有十多位了,所以略低一级的大将军衔就不可能只授予十个人。彭老总和罗帅(主持评衔工作)提交的方案里面,首推“十五大将方案”,其次为“二十二大将方案”。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评15位大将的计划是最有可能实施的。而在15位候选人里面,排名第10的是张宗逊将军,并非后来实际当选的许光达、也不是理论上资历最深的萧克。

张宗逊的军事履历比萧克稍逊一筹,但也基本属于同一档次。在红军和抗战时期,萧克的履历占优,张宗逊出任过红12军军长、八路军358旅的旅长,早期职务及不上萧克,但是解放战争打响后张宗逊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并且长时间辅佐彭老总,成为西野、一野的第一副司令,这个职务等级就上来了。在解放战争后期,萧克的级别有所降低,成了四野的参谋长,在四野大军南下后接替刘亚楼辅佐林帅,军职低于同时期的张宗逊。

所以从建国前的履历来看,张宗逊不说超过萧克,至少也属于同一层级,都是有资格评大将的人。而从十五大将的方案上看,萧克和许光达都排在张宗逊后面。张宗逊进入了该方案的前十位,所以即便最后只保留十个人,理论上讲也应该有张宗逊的位置。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他最后还是错过了大将军衔呢?

中央最终决定把元帅和大将的名额同时限制为10个,这是一个微妙的变化。只评10个大将的话,本来资历靠后、没有明显优势的许光达反而需要被提起来。因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作战历程分为多个阶段,尤其是最早的红军时期,主要根据地和方面军是存在山头特征的。许光达几乎是湘鄂西根据地仅存的代表(贺炳炎等人级别稍逊),一定程度上他是顶替了意外牺牲的卢冬生。

红二方面军也需要有一位大将,尤其是红二军团(贺老总嫡系部队)出身,我军主要将领中只有许光达条件最符合。如果大将名额够多的话,则不至于影响到张宗逊的评衔资格,但如果只评10个人,原本排在第10位的张宗逊就需要被拿下来,因为他是标准的中央红军出身,像他这样的著名将领比较多,具有可替代性。为了不影响到山头平衡,许光达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原本在十五大将方案中排在第十位的张宗逊,最终没有被评为大将,甚为可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一度比萧克更接近大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许光达和张宗逊的对比特别直接:他们两个人在解放战争时正好是上下级的关系。在西北野战军中,张宗逊是野战军副司令,而许光达只是三纵司令员(军长);许光达升任兵团司令时,张宗逊是第一野战军副司令,两人始终有级别上的差异,有一段时间差距还较大。下属建国后成了大将,上级反而只是上将,无疑是有些反差的,不明白事情原委的朋友难免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作为参加革命多年的功勋战将,张宗逊并不真的在意这些。倒是许光达本人一直比较谦虚,认为自己资历不够,多次主动向中央提出辞让军衔。许光达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首长的热烈赞扬,但是主席最终没有批准他的让贤请求,仍然授予其大将军衔。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香奈儿包包2022新款 https://www.sumipvc.com/product-tag/2022chanel/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领秀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领秀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