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云——在专业课上融合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

2022-03-05 08:16:53

全国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部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省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步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


但目前仍有不少职校,受制于原有的工作路径,使得“课程思政”变为“思政课程”,最多是“思政课程0版”。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融合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之问!

首先,应从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下面,众师云小编以6个类型的专业课程来阐述其可相对应的思政元素。

在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可在文学魅力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带领学生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游行,感受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培养学生鉴定的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哲学的海洋中建筑海上灯塔,助力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探索中国哲学魅力的兴趣。



在农学类、理学类、工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可结合习总书记对环境保护理念的倡导,在充满生命绿的农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奋斗发展国家农业的责任感。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在充满运算与科学的理学中加强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训练和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击求真理的使命感,在充满创造和制作的工学中引导学生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壮大国家的建设工程。



总而言之,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在课程中融入相对应思政元素则是为了培养有崇高精神的优秀人才。先树人,后授渔,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崇高精神的传播者,教师肩负重大的责任,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不懈奋斗。


内容来源:

https://www.mentorsc.com/narrate/822936141479936/0/project_narrate

众师云官方网站:

https://www.mentorsc.com/

联系QQ:3070296400

关注WeChat公众号:众师云服务号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领秀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领秀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