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秀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2-17 13:40:0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在工信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了中小企业韧性凸显的好消息。
过去一年,我国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原材料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疫情汛情等复杂严峻形势的考验,保持稳定恢复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1月―11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7%、2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8%、17.1%,进一步体现了中小企业的韧性和活力。
与会者认为,中小企业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作为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的强链补链稳链,更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支持。同时,作为中央财政的创新之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注入资金“活水”,在有效实现“投早、投小、投创新”政策目标的同时,持续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财税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稳,宏观经济大盘才会稳。据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2021年以来,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到1%政策,将增值税起征点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在原优惠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税收缓缴措施等,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万亿元。
二是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将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
三是进一步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继续实施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将返还比例从50%提高到60%,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2021年前11个月,共支出各类就业补贴827亿元,向326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达到192亿元。
四是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支持力度。出台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等政策文件,2021年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目前已经安排35亿元,支持1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848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支撑。
五是进一步加大清理拖欠力度。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暂行办法》,推动建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长效机制。要求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带头,进一步做深做实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及时足额支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特别是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后,许多省份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本地区配套落实文件,推出一揽子助企惠企措施,为中小企业加油助力。
据工信部近期对2.5万家中小企业调查问卷显示,85.1%的中小企业认为发展环境有所改善,85%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有所改善,92%的中小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减轻。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政策让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中央财政为中小企业强链补链稳链提供支持
“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能发现无数的中小企业在做支撑。我们的产业链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之深、之广。”徐晓兰表示,可以肯定地说,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各地工信部门重点通过三方面推动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印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夯实融通载体、完善融通环境,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中央财政支持89家优质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依托特色载体推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在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方面,工信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组成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中的中坚作用,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新兴产业链条。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在推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对接方面,工信部梳理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图谱,并推动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20多个省份也开展了补链强链等相关工作,在推动产业链协作配套、加强企业对接方面探索形成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生力军。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介绍,2022年,工信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的部署,继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一是出台三个办法,即《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与培育办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与培育办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与培育办法》,夯实培育基础。二是扩大培育规模。2022年拟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规模,同时全面启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三是突出梯度重点。把落实《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作为重点,更加注重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从产业链角度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老问题。为了缓解这一老大难问题,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该基金的定位主要是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规模,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不仅如此,在基金运作模式上,中央财政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若干基金实体,组成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存续期不超过10年,存续期满后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金运行情况适当延续。
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向晖介绍,公司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工信部、财政部要求,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坚持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资本不断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投资,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去年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组织实施了三批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开遴选,顺利完成第一、第二批共16支子基金的设立,第三批子基金设立也正在加紧推进。加上公司成立前设立的4支子基金,目前子基金总数已达20支,累计规模近6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通过两级放大带动了8倍以上的社会资本共同开展对优质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
截至去年底,子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687个,投资的金额约245亿元,其中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520个,占比76%,投资金额约168亿元。投资项目覆盖工业、农业、科技等各行业领域,其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比达80%以上。
目前第三批子基金正在设立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设立,设立规模约200亿元。按照计划,为加快投资进度,今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要开展第四批和第五批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开遴选,待第四批完成设立后,基金总规模就能达到1000亿元。
马向晖表示,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了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培育机制、综合融资服务机制,在信息共享、政策宣讲和上市培育方面为我们投资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建立便捷畅通的渠道。同时,加强与三家交易所的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关注优质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功能,引领中小企业群体更好发展。
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天然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发展不确定性强等特点,“投早、投小、投创新”意味着投资相对风险大、回报期长,但是以创业投资或股权投资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并不是放大风险做投资,而是控制风险做投资。马向晖介绍说,优秀专业的机构对任何一笔投资都是基于对行业的系统研究、对企业的深度尽调、对风险的充分识别和对价值的客观判断,这不仅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多轮次资金需求,还能通过投后管理为企业的规范治理、良性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科学、择优’的遴选原则,遴选出在‘投早、投小、投创新’方面专业能力强、业绩优秀的管理机构,依托他们的专业优势和规范化运营,从而降低对初创期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策目标和投资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马向晖表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子基金签订的合伙协议对“投早、投小、投创新”政策目标进行刚性约束。投后阶段,强化监督和考核,督促子基金始终坚守政策目标,做到不偏向、不走样。同时围绕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加强与工信部专业司局协同联动,与地方举办投融资对接活动,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引导子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创新”,聚焦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开展投资,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