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当代立体化登陆作战的开山鼻祖

2022-01-06 17:36:02

早在1970年代,美国海军和陆战队联手设计出具有革命性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这级军舰不仅是对旧式直升机突击舰概念的提升,也开创了新的立体化登陆作战理念。其重大意义与参考价值,即便是在40年后的今天都不显得落伍。

50-70年代 皇家海军的直升机突击母舰

在冷战初期,美军的两栖登陆战理念直接继承自二战经验。但在50年代中后期,新的直升机技术已开始突飞猛进。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联军首次使用轻型航母+直升机垂直登陆的方法,开创了至今依然健在的直升机突击舰概念。美军很快也在这个领域做出回应,于60年代建造了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然而,该型舰船的设计思想与使用方法,依然没有突破直升机突击舰的范畴太远。

船坞登陆舰需要和直升机突击舰搭配使用

截至当时,各国海军的固有模式,就是用1艘直升机突击舰+1-2艘船坞登陆编组搭配。前者负责垂直输送快速突击部队,后者主要负责后续的支援力量和重型化装备。但这样做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如果事出紧急,那么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集结不同类型的舰只。对于退居二流的欧洲而言,这样的做法当然问题不大。但对于时刻面临最高强度挑战的美军来说,就不免显得过于臃肿而反应太慢。

60年代服役的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

于是,新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便横空出世。近从命名来看,就知道美军对其赋予的期待。发生在40年代的塔拉瓦战役,是美军两栖作战史上的最惨痛教训。在此之前,他们还对类似任务抱有很多天真浪漫的臆想。在此之后,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战术条例便修订出来,成为“跳岛战术”的执行力关键。从某种程度而言,70年代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也肩负着地位相似的使命。

塔拉瓦级对于全世界而已都是革命性的军舰

相比直升机突击舰时代的先贤,塔拉瓦级在吨位上就突飞猛进。旧的硫磺岛级,排水量不过18000多吨。除了30架左右的直升机外,不再具有其他主要的登陆手段。如果需要单独执行任务,那么船上的1700名加强营陆战队员,就只能充当轻装步兵作战。塔拉瓦级的排水量则高达38000-44000吨。但船上的常规兵力配置,仍然是1700人的陆战队加强营。差别在于硫磺岛级配备更加全面而强大的航空维持能力,并拥有独立的船坞和大量扩增的重型装备存放区。稍有常识就能看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单个营的部队具备更强战力。

塔拉瓦级具备功能强大的坞舱功能

为了在快速反应部署中不依赖船坞舰,塔拉瓦级被赋予了搭载2艘大型机械化登陆艇的能力。这种滨海搬运工式的船只,可以直接将诸如主战坦克、装甲步兵战车一类的武器送上滩头。同时配置的人员登陆艇,也能同时将先头步兵输送上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部署两栖战车直接泅渡,进一步增强同步发起两栖攻击战的兵力。

塔拉瓦级的航空运作能力也非常强劲

在同样要紧的垂直登陆领域,塔拉瓦级可以搭载最多19架的CH53重型直升机,或26架CH46中型直升机。两种飞机通常搭配部署,通过两部专用升降机送上甲板。由于采用类似航母的全贯通甲板设计,塔拉瓦级可以同时释放9架次CH53重型直升机或12架CH46中型直升机。搭配通过船坞进行平面登陆的部队,足以迅速将全部战斗人员输送到预定区域。这也是之前的直升机突击舰所无法企及的“爆发式投送能力”。

准备搭乘CH46中型直升机的陆战队员

值得一提的是,垂直起降飞机技术也在70年代走向成熟。美军也就经常在塔拉瓦级船上部署6架AV-8B攻击机。如果有特殊需求,那么该船也将成为搭载20+同类战机的临时航母。只是限于塔拉瓦级的“试验”性质,美军没有在这个层面走的太远。但之后根据其使用经验改进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就在包括航空自持能力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升级。时至今日的全新美国级+F35战机配置,可谓是脉络清晰的发展历程。

垂直起降战机的上船 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冷战后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军都会继续坚持1两栖攻击舰+2船坞舰的搭配模式。由于塔拉瓦和后续两栖舰的能力提升,整个两栖戒备大队的输送和反应能力都非常可怕。进入21世纪后,美军又根据垂直起降战机的能力提高,编练了配备巡洋舰或驱护舰的两栖攻击大队。将由塔拉瓦级开创的独当一面能力,继续发挥上去。

冷战标准的两栖戒备大队配置

21世纪出现的 两栖攻击大队

在美国海军之后,其他数个国家也用几十年时间,陆续推出了自己版本的两栖攻击舰。除了需要随时兼职航母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级之外,建造数量最多的莫过于法军西北风级。但该型两栖攻击舰居然只有21000吨级的排水量,在美国同行面前显得非常迷你。但若考虑法国人的实际需求,就不会觉得这样的举动非常稀奇。

法国西北风级与美式两栖攻击舰对比明显

从搭载部队数量来看,法军单舰作战失败只有700多人,明显比美军的加强营配置少了50%。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西北风级同样可以用船坞释放各类登陆艇,并搭载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70辆装甲设备。在日常部署中,西北风级也需要单舰出动,活跃在远离法国本土的西非、地中海、印度洋乃至中太平洋区域。因此,对于不是没有能力建造40000吨级登陆舰的他们而言,差异还在其他方面。

西北风级同样可以运载坦克装甲部队

西北风级与美式两栖攻击舰的最大差距,就在于航空运作能力。甲板上的6个起降点,虽然保留了供CH53重型直升机与MV22旋翼机的操作能力,但舰艇本身只携带NH90级别的中型直升机。也就是说,西北风级的平面投送能力与美式两栖舰差距不大,但在垂直登陆领域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异性的背后,还有两国航空与国防预算水平的天壤之别。

西北风级的航空运作能力较差

法国一直坚持相对独立的国防工业,并需要以更为有限的资源进行维持。因此,在诸多领域内就必须有所取舍。在维持高性能主力战机的同时,放弃综合难度更大的垂直起降飞机。因此,法军不仅没有研发AV8B或F35B一类的飞机,也舍不得花钱为陆战队进行配置。自然,作为载体的两栖舰就没有必要保持太强的航空维持水平,吨位降下来也是情有可原。

西北风级在设计之初 就只考虑了本国产中型直升机

或许有人会说,法军西北风级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在广大海外省进行低强度战备巡逻。也就是说,考虑能够存在+必要的全面性,而不必为可能发生的近岸高强度冲突忧虑。此话当然不假,但随时面临最高强度战争威胁的韩国,同样只有19000吨级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这是因为韩军的主要假想敌就在国境线以北,发起的两栖登陆将以近海为主。因此,其海军保留了大量坦克登陆舰和其他近海船只。至于独岛号的意义,更多是点缀和未来转型考虑,实际作用也明显着眼于近代辅助。

独岛号的设计 明显着眼于近海

因此,除了美军级别的庞然大物之外,其他国家通常不会建造超过20000吨级的两栖攻击舰。如果遇到高强度冲突需要,那么2-4艘小吨位的同类型军舰,其实是更为稳妥的部署方式。因为军舰的任何功能,都不会随着体积膨胀而永远成正比上涨。与其建造大而无当的孤舰,不如发展可以轮换或协同行动的多艘缩小版。若某艘船只在战斗中失去功能,也可以由其他同级船只进行填补。毕竟,哪怕美军的40000吨级两栖舰,也是会根据需要来抱团出击。

抱团航行的塔拉瓦与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如果违反这一原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不妨想象下法国人,把西北风级两栖舰扩大到超过美军黄蜂级的60000吨大小。运载的步兵、装甲车辆和登陆艇数目也跟着水涨船高,直升机数量也足以翻倍。但法国人自己没有CH53或CH47级别的重型直升机,所以垂直投送与补给能力其实没有质的飞跃。法军也一直不愿意采购垂直起降战机,所以很难赋予超级两栖舰以更多维度的作战能力。

美式两栖攻击舰的多功能 需要全面的技术堆砌

最后,由于单舰造价和维护费用却不可能经济适用,因此真不如现在的3艘20000吨级西北风来的好用。否则,在舰船进入船坞休整的空档期,是不是需要再投资1艘来填补空缺呢?

推荐阅读

海洋号直升机母舰:远嫁巴西的皇家海军临时工


小蜜助手 http://md.xiongmaogj.com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领秀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领秀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