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秀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6-01 16:20:02
前几天,王鹤棣、祝绪丹为了宣传电视剧《遇龙》,进行了连麦直播。
聊天的话题自然绕不开网友们对演技的吐槽。
祝绪丹问王鹤棣看过最搞笑的弹幕是什么,王鹤棣“男模特”三个字一说出口,两个人就笑到说不出话。
之所以笑成这样,是因为网友的吐槽“准确又犀利”。
剧中这一幕真的很像“女主从商场偷来男装模特累昏在床上”!
两位主演的心态很好,但依然改变不了电视剧本身稀烂的事实。
《遇龙》讲述了小丫鬟流萤救了受伤的上古狻猊龙族单传血脉的龙王尉迟龙炎,两人由此展开四生四世的爱情故事。
王鹤棣饰演的龙王,有着王者的霸气;同时,他又对人间充满好奇,在感情上有反差萌的青涩少年。
在剧中,龙王几乎一直保持着一个表情。
盯着女主睡觉时,是这个表情。
抱着女主转圈的时候,也是这个表情。
“我既以身相许,自是此世不变。你永远是我的小流萤”,如此深情的一句话,竟然能眼皮都不眨一下地讲出来。
眼神不聚焦,根本不知道他在看哪里。
四肢僵硬得仿佛行动的人形立牌。
最让人无语的是,《遇龙》的导演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扬长避短。
作为武术导演出身,闵国辉导演给男主设定的打戏粗糙,像坐着升降机,直接飘出框。
PPT似的切换镜头,放大了男主眼神空洞的弱点。
就这个男主盯着女主的镜头,镜头缓缓移动好几秒,有什么意义么?
再加上劣质的白色假发,从造型上没做到基本的赏心悦目。
明明剧外看起来挺帅的,怎么一到剧里就变了模样。
王鹤棣的演技被质疑后,他下一部戏《苍兰诀》的导演还特意发微博安抚观众。
拍着胸脯担保,王鹤棣的演技有进步。
看过王鹤棣在《苍兰诀》里的表演,一定会爱上他的。
其实,王鹤棣之前的演技不能说很好,但也不至于这么灾难。
他更适合有点痞坏,外放一些的角色。
比如同样都是古装的《将夜2》,要比龙王的角色适合一些。
而且王鹤棣本人不是科班出身,按照他的说法,自己只能靠着“体验”去演戏,把自己想象成剧里的那个角色。
对和王鹤棣有类似困扰的新人演员来说,其实演现代戏更方便揣摩角色的心理。
前一阵和秦岚合作的《理智派生活》,王鹤棣饰演的“小奶狗”祈晓在剧中的表现,就相对自然很多。
高冷、出尘类的角色,虽然容易吸粉,却极难演好。
很考验演员的眼神、细微的面部肌肉动作,以及身体语言能传递出多少讯息。
陈学冬在《夏至未至》里饰演安静的天才少年傅小司。
台词语调仿佛siri。
目不斜视,像在慷慨就义...
好不容易等来一场情绪起伏大点的戏。
男主角生气地跑到天台大吼,发泄愤怒。
你看他笑得多开心啊……
2015年,盛一伦凭借着《太子妃升职记》一炮而红,片约不断。
但他后来透露,当时自己能演的戏都是制片人主动找到他。
而需要试镜的戏,他试镜成功率是0,可想而知当时盛一伦的演技和接戏的质量有多差。
果然,没过两年盛一伦光速flop,原因之一便是他的演技像一块无情的木头。
一个表情可以代入任何角色。
于朦胧之前在《两世欢》里的AI演法,使得他成功“出圈”。
就连演员本人看完也不太满意,“确实需要进步”。
后来到了《新白娘子传奇》里,于朦胧饰演许仙。
也不知道是不是理解错了许仙的名字,以为是什么仙气飘飘的角色,于朦胧演出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范儿。
比如这一幕,杀手把他骗到郊外,突然掏出匕首,要杀了他。
这个时候于朦胧的反应...
怎么还有点害羞了?
杀手继续放狠话:怪只怪你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于朦胧质问他是谁派你来的?
还真是面如平湖啊,好歹给杀手点面子,装作害怕的样子也行啊。
宋威龙也被称为“木头帅哥”,在《以家人之名》其他演员的衬托下,呆滞得更加明显。
说到底,“人类变AI”的误区,是没有理解角色的心理,没有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
所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模仿:面无表情,连带着身体动作不能有一点幅度。
一体两面。一个演员,在演安静的角色时候,僵硬得像AI;演活泼的角色,也多半会控制不住五官乱飞,变得浮夸。
用浮夸的动作,来掩盖自身缺乏故事性,不懂如何去调动观众情绪。
生气我就抽自己嘴巴
懵懂我就拍拍手
还有万能的——
瞪眼睛,管它震撼、惊喜、愤怒、疑惑,瞪就对了。
要么“AI成精”要么五官乱飞,极致的观剧体验,让观众大呼“救命”。
演员最该做到藏而不露,含蓄地表达情感。
作天作地的苏大强,他没有夸张的动作,不动声色就气得观众想冲进屏幕打他。
《北平无战事》王劲松审问廖凡,同样是脸上没有什么大幅度表情,却仿佛已经看透对方的心理。
《潜伏》里的孙红雷。
女主翠萍转移出城,余则成送她出门。
想到这一次再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却又无法告诉她,心里被悲伤笼罩,这时他的表情...
他频繁地眨眼,嘴巴张了又合,一句台词也没有。
当然,老戏骨也并非生来会拿捏不同种类的角色。谁都有青涩的时候,也该留给人们成长进步的空间。
只是很多青年演员学习能力和领悟力太差,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推倒了聚光灯下,片约一部接着一部;
另一方面,好剧本好导演的稀缺,也使得他们只能“破罐破摔”,成为流水线加工作品里的工具人。
只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头来伤害的还是我们观众啊……
网易娱乐旗下原创公众号稿事编辑部
春风十里不如你来稿:major_ent@163.com
网易新闻|娱乐频道出品